首页 独家 > 正文

在“懂”与“不懂”之间体会礼仪语言

2023-08-08 10:07:50 山西晚报

吕梁土话之所以难懂,是因为土话中保留了大量古语。就以这“懂”与“不懂”为例,我们在土话中说“解下”与“解不下”,也是古语。


(资料图)

首先从发音上说,“解”有两个发音,一个是大家熟知的解放的解,另一个发音是“hài”。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佳買切,户賣切。可见“解”自古就有两个读音,其中一个的发音即来源于“户賣切”,声母为“h”,韵母为“ai”。中国武圣关公的故乡即为山西解州(hài zhōu)。而“下”也为古音,发音为“hà”。所以“解下”的发音为“hài hà”,与普通话发音“jiěxià”大不同。

至于意涵,春秋战国时代有庄子的《庖丁解牛》,又有唐代大诗人韩愈《师说》中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”“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”,可知“解”自古即有剖析入微、解析事理之意。

由此可知,吕梁土话中的“解下了不”,意思是“听懂了吗”或“明白了吗”,而“解下了”即为“听懂了、理解了或明白了”,“解不下”即为“不理解或不明白”。

这种句式在我们土话中广泛使用,与此相关,还有“解话”“不解话”的句式。

“解”为理解、明白事理,而“话”则多指长辈们对晚辈或小孩子们循循善诱的教导与教诲,或者也不完全是指长辈们的教诲,而是更广阔意义上祖辈或先贤们的教诲,或是世间广泛为人们接受的道和理。因此,“解话”“不解话”在土语的语境中,语者多为长者或长辈,受语者多为小孩或晚辈。

细想,“解话”“不解话”更像是形容词。“解话”似为表扬的话,长辈表扬小孩或晚辈懂事或明白事理,即可说“这个孩子真解话”。反之,“不解话”即为长辈们批评或责备小孩子们或晚辈的一种语言,大人(泛指父母辈)们责备或批评小孩子们不懂事或不明事理,即可说“这个孩子真不解话”。如果是晚辈或小孩子反过来对大人或长辈说“你真解话”或“你真不解话”,则成为笑话。

类似这样,实际上吕梁土话中保留了很多体现古代尊卑有序礼仪的语言,这种“礼”,或许甚至可以上溯到周礼,也就是孔子一生追求的“克己复礼”的时代。

吕梁土话还体现着重情义、守承诺的的高贵品质。

比如“应承”一词,顾名思义是“答应”并“承诺”的意思,但比“答应”意韵更深,同时还有承诺、承担的意涵。在我的老家,农民们看似粗鲁没有高深的文化,但开口说的就是这样的古语,背后体现的是他们虽然生活穷困,但却重情义、守承诺,大都安分守己、诚实本分。

常听农村人说“既应承下了,你就放心吧”。一诺千金,说出去了就要算数。在履行承诺时遇到困难或力所不能及的时候,也常听家里的妻子劝勉自己的丈夫、或母亲劝诫自己的儿子,“如果没本事、没能力就不要应承,但既应承下了,男子汉大丈夫,说话就要算话。”

山西是义薄云天的关羽的故乡,也是以“诚信”著称而驰骋商界500年的晋商故里。“千里走单骑”的忠义故事千古流传,凭着一纸汇票“汇通天下”的商业传奇也广为人知,所以信守承诺在山西自古就有深厚的文化积淀,在相对封闭的吕梁山区保留了这样的传统也并不为奇。家乡人一句简单的“应承”,其背后体现的正是这样的传统与精神。

薛文旭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宋璟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